新闻动态

魏晋时期的大文学家、思想家嵇康《养生论》中,前三段释文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23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人物。嵇康作为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,在文学、思想、音乐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。他的作品和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心态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以下是嵇康《养生论》的分段释文: 第一段 - 原文: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,不死可以力致者;或云上寿百二十,古今所同,过此以往,莫非妖妄者。此皆两失其情,请试粗论之。

- 译文:世上有人认为神仙可以通过学习获得,不死可以靠努力达成;也有人说人最高寿命一百二十岁,超此皆荒谬。这两种观点都不符实际,让我来粗略论述。 第二段 - 原文:神仙虽不目见,然记籍所载,前史所传,较而论之,其有必矣。似特受异气,禀之自然,非积学所能致也。至于导养得理,以尽性命,上获千余岁,下可数百年,可有之耳。而世皆不精,故莫能得之。

- 译文:虽然没亲眼见过神仙,但典籍和史书记载,可知神仙一定存在,他们似受异气,禀赋先天,非后天学习能得。若导引调养合理,可尽寿命,长则千余岁,短则数百年,是有可能的,只是世人不精通,所以做不到。 第三段 - 原文:何以言之?夫服药求汗,或有弗获;而愧情一集,涣然流离。终朝未餐,则嚣然思食;而曾子衔哀,七日不饥。夜分而坐,则低迷思寝;内怀殷忧,则达旦不瞬。劲刷理鬓,醇醴发颜,仅乃得之;壮士之怒,赫然殊观,植发冲冠。由此言之,精神之于形骸,犹国之有君也。神躁于中,而形丧于外,犹君昏于上,国乱于下也。

- 译文:服药发汗有时不得,愧疚时却能大汗淋漓;不吃饭会饿,曾子哀伤时七天不饥;半夜会困,忧愁时却能通宵不眠;梳发饮酒能改面色,但不如壮士愤怒时面色突变、头发上冲。可见,精神对形体就像国君对国家,精神躁动,形体就会受损,如同国君昏庸,国家就会混乱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淳厚稳丰债券A,淳厚稳丰债券C: 关于淳厚稳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
下一篇:没有了